外在风光,实则内伤
国庆假期刚开始,沃尔沃就立即对外公布其9月份的销售成绩,这份迫不及待的心情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就好像我们小时候考好时,恨不得成绩单发下来那一刹那就让爸爸妈妈亲朋好友都知道,沃尔沃应该也是有这种“快看!我多厉害”的小心思的。它的成绩单是这样的:沃尔沃1-9月全球销量达到辆,同比增长7.4%,9月销量达到辆,同比增长6.5%。其中中国市场贡献21.6%,沃尔沃9月份在国内市场共售出辆,同比增长13%,1-9月的国内总销量为辆,同比增长13.8%。这个成绩要归功于其以价换量的策略。这里介绍一下沃尔沃“以价换量”的两种形式。其一是明降。比如说对标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的旗舰轿车S90终端优惠超10万,跌破30万元大关;对标奔驰GLC、宝马X3、奥迪Q5L的XC60优惠幅度突破六万;S60L定价在24.98-33.39万之间,现如今直接贴上了“惊爆价18.9万元”的广告牌。其二是暗降。以沃尔沃S60L款(改款)为例,它的前款价格区间在26.69万元—39.09万元之间,涵盖T3、T4、T5三种动力总成,而最新改款只保留了T5版本,推出T5智进进阶版和T5智驭菁英版,定价在24.98-30.98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T5智进进阶版的配置水平与前款T5智驭版(34.09万元)相当,既拉低起步价,又升高配置水平,也真是难为沃尔沃一番苦心了。想方设法向消费者抛出橄榄枝的沃尔沃,虽在销量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品牌形象与利润上,确实受了很重的内伤。对于品牌形象的损伤就不多说了,众所周知,长期降价、大幅度降价会极大地折损品牌价值,让消费者感觉不到沃尔沃作为豪华品牌的分量,沃尔沃品牌也不能给予消费者应有的地位象征。对于利润,沃尔沃今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了19.3%,第二季度下降了38.1%,第三季度增长了6.2%,增长的原因是沃尔沃缩减成本以后的成果,和主营业务扯不上关系。销量上去了,利润却下跌了,这波买卖说到底还是亏了。
成也安全,败也安全
除了以价换量给沃尔沃品牌带来负面影响以外,它所引以为傲的“安全”与“品质”也进一步雪上加霜。作为安全带的发明者,沃尔沃一直致力于打造安全形象,研发各项先进的安全系统与功能,其旗下的S90也曾获评世界上最安全的车之一。经过多年耕耘与口碑积累,其“安全代言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也恰恰因为这点,消费者对其安全性能与品控尤为严苛,容不得一点差错。谁也没想到,一向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会成为豪华品牌阵营里投诉的重灾区。在年重庆车展,不少车主到沃尔沃展台进行维权,原因在于老款XC60搭载的双离合变速箱出现变速箱性能低、失速、维修过后再犯等现象。沃尔沃自主研发的Drive-E系列也陆续出现了烧机油现象。此外,车身共振也是沃尔沃汽车被广泛投诉的质量问题,车主们表示低频共振导致压迫耳膜、头痛、影响身体健康。据车质网数据显现,XC60因为此项问题在7月份被投诉了宗,居总投诉排行榜第二名,S90也因为车身共振而导致投诉量居高不下。让消费者大跌眼镜除了沃尔沃的质量问题,还有沃尔沃对待投诉的高冷态度。前文讲到的沃尔沃车主重庆车展维权事件,便是很多车主投诉无门、积怨已久的结果。他们将问题反馈给4S店、厂家,要求厂家提供解决方案,均被拒绝处理,不得已才到展台维权。沃尔沃官方从来没有公开、正面、积极回应这些问题,更别谈解决了,有的只是冷处理。因此,事隔一年,我们仍然能够从投诉网站看到消费者投诉的同样问题:XC60低频共振,厂家拒绝处理。一方面大幅降价吸引消费者,一方面冷漠处理质量问题,可以说沃尔沃将热情都给了潜在客户,将冷漠留给了保有客户。这么一想,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
更新换代的速度,赶不上降价的速度
沃尔沃降价有多快,大家都知道,不到20天狂降十几万。而更新换代的速度,却远不及前者。比如说S60L,即使是目前存于市面的最新款,也不过是上一代车型修修补补的结果,产品力跟不上市场需求。上一代至今已经9年有余,据悉,全新一代S60将于年底上市。且不说它的产品力如何,单就定价而言,就已经足够尴尬。因为比它更高级别的S90目前终端售价已经跌破30万大关,一定程度上在挤压S60的市场空间,说不定最后S60会再次自降身价去和凯美瑞、雅阁拼市场。
写在最后
沃尔沃亲身证明了销量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利好发展,赢得了销量,却一步一步折损了苦心经营的豪华品牌形象,在最重要的利润方面也节节败退。如若不调整品牌战略,沃尔沃将要面对的便是以价换量后的后遗症,当消费者习惯了“七折沃”以后,本是合理的“全价沃”也会成为消费者对沃尔沃说“NO”的合理理由。1号车盟g商务合作电话/投稿: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