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届高三年级3月线上统一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这反映了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
简析:材料和考察角度很新颖,是个好题。看了一下选项,答案应该就是D,再扫一下材料,确定就是D,A错在失去,B错在开始,C错在起源,都不符合史实。
25.有学者统计,《史记》中有关汉人议论秦朝教训的记载“有作八十一处,其中指责秦始皇施行暴政有六十七次”,《汉书》也多次痛批秦始皇。这样的评论
A.根源于当朝统治者的需要
B.导致秦始皇成暴政代名词
C.影响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
D.成为研究秦制的主要依据
简析:考察史学史,材料和和考察角度很新颖,选项干扰性可以更强一些,C太明显了。
26.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
A.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
B.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
C.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
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简析:本题对学生来说难在文字与概念的理解上,命题人认为应该选B,则提问可以改为欧阳修意在说明
27.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
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
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简析:这题难在学生在材料C与教材A之间不知如何选择。高考题一般不会出现这样强干扰的选项,命题人希望选C,但A也并不是绝对不能选。
28.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年)(单位:银两)
总计:
上缴商部
北洋兵轮军费
南洋公学、北洋公学、达成馆及出洋肄业经费
赈灾、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等其他项
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
简析:阅读理解题,需要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9.孙中山在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敻乎远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尔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这说明孙中山
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
B.承认了民族平等
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D.发展了民权主义
简析:根据年可知答案为A,BCD都是新三民主义内容
30.年,毛泽东提出战后新中国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并着重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阐明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这表明
A.中华民族已完成全面抗战的任务
B.第二次国共合作已走向彻底破裂
C.中国共产党主导了战后新政权的建设
D.中共对新中国建设进行了多方位设计
简析:根据年知道答案为D。
31.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万剧增至万。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万人。这一变化
A.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C.导致后来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
D.说明当时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快速城市化
简析:需要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32.14—16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ofRomanLaw)。三者都
A.反对封建神学
B.强调自由、平等、法治
C.倡导人文主义
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简析:理解起来不易,解答起来不难,根据解题法可以直接选C。
33.下表是美、德两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结构表(单位:%)。据此表可知
年
年
年
年
第一产业
美国
52.2
45.1
34.9
24.9
德国
49.1
40.0
35.1
27.3
第二产业
美国
23.5
26.3
29.2
29.5
德国
29.1
35.7
37.9
40.6
第三产业
美国
24.3
28.4
35.9
45.4
德国
21.8
24.3
27.0
32.1
A.美德两国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B.就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有关
C.德国的制造业实力超过美国
D.结构不合理将引发经济危机
简析:本题根据年可以选出B,因为ACD都不合乎史实。
34.年5月,杜鲁门主义正式实施,美国先后向希腊、土耳其提供了7亿多美元的军事援助。年4月,马歇尔计划开始执行,美国共向西欧国家提供了总额为亿美元的援助。这两次行动反映出美国
A.力图遏制共产主义影响
B.推动了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C.企图打破雅尔塔体系
D.主要以战争和经济手段扩张
简析:纯考教材知识,可直接选A。
35.二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
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
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
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
简析:这题可以模仿19年全国卷在选项里直接使用“生产方式”一词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
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oerwoa.com/wewpp/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