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名词解释:
AsiaPacificarea释义为,简称为亚太地区。广义亚太地区包括东西两岸国家,比如南北美国家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亚洲中国与日韩,以及东盟各国和澳大利亚。然而广义上的认定多为西方国家的认知,国内大多以狭义观点,也就是亚太主要指中国、日韩、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小国。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将其命名是「沃尔沃亚太」自然面向亚洲汽车市场,车辆的生产当然要放在国内。
01标准答案
沃尔沃亚太在国内共有三家工厂,不过只有两个基地制造整车。
大庆整车制造基地成都整车制造基地这两大工厂生产的车型包括沃尔沃S60/90两台轿车,以及XC40/60两台燃油动力SUV,剩余这是一些水平不够理想的新能源汽车。
其中成都工厂是沃尔沃中国工厂的第一家,也是除欧洲瑞典工厂以外的首个整车厂,而且该工厂生产的车辆也会出口到美国市场;不过年沃尔沃的美国查尔斯顿工厂落地并投产,生产的车辆包括SOA模块结构的新款S60以及XC90。至此沃尔沃算是横跨欧亚美三大市场了,不过大部分车企都能做到,自主品牌也有很多在欧美建厂,这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
剩余两个极低主要是发动机生产与技术研发基地,分别为:
张家口发动机制造基地上海研发基地沃尔沃的工厂布局就是这样了,至于与吉利合作成立的一些研发中心的性质是不同的;沃尔沃被吉利全资收购,对于吉利而言需要的无非是沃尔沃借鉴福特汽车的发动机和模块化造车技术,这些合作研发中心基本都是一种“桥梁”,也是对沃尔沃品牌形象的保护。
如果快速的共享沃尔沃的内燃机和平台,吉利的品牌形象不仅难以提升,本就一般的沃尔沃也会快速的出现定位的下探,那么沃尔沃亚太的技术水平究竟如何呢?
02大致水平
沃尔沃大庆工厂同样有「SPA可扩展模块化架构」,也就是说技术与美版车辆是共享的;不过即使共享了也不算上什么高水平,因为沃尔沃在被福特收购之前,其老旧的多点电喷4-5缸发动机已经被淘汰了。
而在福特收购沃尔沃的阶段中,沃尔沃的整车平台、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均依靠福特的技术支持;但是福特也是会有所保留的,因为沃尔沃汽车总是在亏损,未来前景很不明朗。结果真的是被低价出让给了吉利集团,至此沃尔沃的技术“青黄不接”,参考下图。
发动机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多年后才出现,发动机仍旧保留有福特技术的特点;不过同款发动机区分高低功率两个版本,这倒是欧系车企的特色,也就是说沃尔沃没学到什么好但是问题仍旧存在。T4-2.0T低功率选项不值一提,高功率2.0T实际也比较尴尬,比如新款S90装备的「B5」,在加入轻混系统后的账面数据如下。
最大功率kw最大扭矩N·m(~rpm)整体水平不算弱,只是扭矩仍旧不过高。
想要实现节油的内燃机需要大扭矩和高功率,因为(扭矩×转速÷=功率),在相同转速下的扭矩越大则功率越高,反之在相同的功率需求中扭矩越大则需要的转速就越低,也就是能够更省油。
所以主流2.0T都是左右的最大扭矩,对于代步汽车而言功率是可以低一些的,福特有些发动机就是这样的设计,似乎沃尔沃还是没有学到精髓。
其他问题:
1:沃尔沃没有自主研发的AT变速箱,8AT均为爱信精机供应。然而爱信变速箱的换挡顿挫通病比较严重,不论是丰田、大众、PSA、长安或前提品牌使用,问题都不例外的出现了。
曾经的爱信也依靠福特技术,而福特的AT是与通用合作(依靠)研发,所以爱信的水平本就不算高;这对于沃尔沃品牌形象是会有些打击的,毕竟发动机还有怠速共振的问题。(非正常标准的噪音而是振动)
2:沃尔沃亚太生产的轿车均无性价比,即使不讨论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水平也可以这样评价。比如沃尔沃S90-款的指导价为40.69-50.59万,价格重合的有四驱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比准大型后驱轿车凯迪拉克CT6价格更高,但是这台车还在用「前置前驱」。
前驱平台是最低等级的驱动系统,特点只是制造成本低,当然也能够减轻整备质量以降低油耗;然而高端汽车的用户需求的不是如何去节省百公里的几元钱开支,而是车辆是否有足够高的机械素质。前驱汽车的重心集中在车头,后轮垂直压力低则摩擦力弱,高速转弯容易侧滑;前轮垂直压力大且要负责转向,路感也不是那么的清晰,前驱轿车理论上没有超30万的价值。
总结:沃尔沃亚太的水平就是这样了,不过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那就是沃尔沃并非针对国内市场才使用低等级的前驱,沃尔沃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明的模块架构。但是价格高于欧美版本的定价却是事实,只是终端的价格调整空间也足够大,选择该品牌的汽车,起步应当在「-10万」的范围内。
沃尔沃本不是个豪华品牌,在欧美车市只是普通代步车品牌;欧系豪车基本都出自英国,那么参考“六折豹七折虎”,沃尔沃的价值应该是多高呢?(20万级已经有后驱捷豹轿车可选,低于20万有美系凯迪拉克后驱轿车)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