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Roads
——用心看,认真讲——
前言年2月10日,吉利和沃尔沃宣布双方正在筹划业务整合,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若协议达成,重组后的新集团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并将通过香港上市公司对接国际资本市场,下一步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其实早在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斥资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的股权。这笔当时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被李书福形容为“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那为何直到现在,才开始正式联合重组呢?
为何相隔十年才整合?
在刚刚过去的年,沃尔沃全球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打破年所创下的历史记录,重现辉煌。据了解,沃尔沃在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为亿元人民币左右,同比增长0.8%。不仅如此,沃尔沃在多个单一市场均实现了强势增长。其中,在中国市场,沃尔沃创下辆的历史最高销量记录,同比大幅增长18.7%;在美国市场,沃尔沃自年以来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在德国,沃尔沃首次卖出超5万辆新车,销量大幅上涨带动营业收入攀升。显而易见的,年沃尔沃有着非常抢眼的财务表现。
而就吉利汽车来说,十年前收购沃尔沃时,吉利年销量仅41.61万辆,落后于奇瑞(59.万辆)、比亚迪(51万辆)。但单就年来讲,吉利汽车销量已达到.1万辆,不但已是连续三年拿下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而且旗下产业已涵括出行市场大部分领域,包括飞行汽车、摩托车、商用车、网约车等。
10年前,两者的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实力都存在明显差距,虽然吉利做出了“放虎归山”的战略决定,保持沃尔沃的独立性,但对其不断“赋能”,使沃尔沃成功复兴。而10年后,吉利不仅兑现了对沃尔沃的承诺,而且自身也成为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绝对的“领头羊”,实现了真正的共赢,这时,双方也已然变为了“门当户对”。
再者,在去年,不论是FCA与PSA的合并,长安、东风与一汽的合作,上汽与广汽的合作,亦或是吉利与戴姆勒、长城与宝马的合资公司落地,皆预示着联盟式的车企对抗已经展开。汽车产业已告别了传统的制造时代,它正在快速运转,日夜受到新科技和新理念的拍打与撞击。因此,在这种局面下,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并重组也是顺势而为,同时还能拿下不少利好。
协同效应将会如何?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关系,两者均隶属于吉利集团。除开这两大集团外,吉利集团旗下还有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倘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真的重组合并的话,那么将会是诞生市值超过所有中国A股汽车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在昨日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高开8.5%,盘中一度冲高超11%,截止收盘,公司报14.48港元,涨幅仍有5.69%,最新总市值为亿港元,折合亿人民币。而在去年5月,沃尔沃估值亿美元―亿美元,折合亿-亿人民币。两者相加,总市值为亿―亿人民币,中位数已超过上汽集团的亿元人民币。而在目前汽车制造行业中,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丰田、特斯拉、大众、戴姆勒、宝马、通用、本田、上汽、福特和日产。所以两者一旦合并,产生新的汽车巨头其市值将跻身全球第7名。
其次,无论是中国市场提出的新四化概念,或是海外巨头宝马所提出的A.C.E.S第一战略也好,对于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共享使用这些都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以及整合。而吉利汽车和沃尔沃集团的重组整合,不仅能将带来更重组的资本,而且也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无论对是运营亦或是设计与制造来说。
最后从销量层面来看,以年为例,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计销量达到了.75万辆,与年全球汽车制造商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十位的戴姆勒(全球年销量.3万辆)相比仅差50多万辆,加上以吉利、沃尔沃、领克现在的发展趋势,相信很快可以赶上。
结语两者的重组合并,可以令其有望挺进全球前十的位置,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无疑是好事一件。同时,在当下内地汽车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吉利汽车计划合并沃尔沃汽车的消息无疑给汽车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此外,从吉利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来看,已经在全球拥有了涉及整车、移动出行、金融、未来科技等诸多板块,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全球车企,而它的运营打法在进一步创新,也给中国车企们一个新的发展样板。
···END···
往期精彩节目
点击图片干货即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